历史语言研究所运作机制的生成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峰[1]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132-139,共8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基  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资助项目"历史语言研究所与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项目号2013JK004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历史语言研究所创榛辟莽,开启了现代中国学术研究的新典范。这一典范的生成与史语所的运作机制密切牵涉。初创阶段的史语所,对组织大纲不断进行修订,进而从制度层面规范了自身的发展。在研究组别的设置上,傅斯年因未能准确定位史语所的工作难度、人员选聘与经费支出等项,而使得研究组别的设置相当混乱,通过对研究方向与内容的反复调适,才最终形成历史、语言、考古三组并存的格局。史语所首创现代"集众研究"模式之先河,由"集体"从事个人难以完成的史料整理、语言调查与考古发掘等大型学术工程。同时,"集众研究"所获取之新材料,又为"个人研究"打开了无数法门,奠定了史语所学人群在现代学术史上的成就与地位。

关 键 词:历史语言研究所 傅斯年 集众研究 个人研究 

分 类 号:K092.6[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