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立祥[1] 李秀满[1] 郭成成[1] 雷志礼[2] 孙鲲[1]
机构地区:[1]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北京100039 [2]武警总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39
出 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年第3期221-222,共2页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基 金:全军医学科技“十二五”选题计划(BWS11J077);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 2009 2 0160376.3, ZL 2009 2 0164343.6)
摘 要:目的:探讨腹部提压法心肺复苏对全麻呼吸抑制患者肺潮气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武警总医院麻醉科收治的非腹部手术全麻患者50例。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后先用肺量计检测基础潮气量10次并取均数作为基础值;予全身麻醉行气管插管后先后进行腹部提压(应用自行设计的腹部提压器固定于患者剑突与脐之间的腹壁,幅度4~5 cm,频率20次/min)和腹部按压(术者双手掌重叠于脐区,按压幅度4~5 cm,频率20次/min)各10次,测定两种方法所产生的潮气量值并进行自身对照;在自主呼吸恢复后,脱氧情况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5时再考虑拔管,并于拔管前测定潮气量10次,取均数。术后患者情况稳定后,行腹部彩色超声检查有无腹部器官损伤。结果患者插管前自主呼吸基础潮气量为(432.17±85.28)mL。插管后,腹部提压法产生的潮气量显著大于腹部按压(399.57±76.07比194.78±55.34,t=18.76,P=0.004);腹部提压法产生的潮气量与基础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腹部按压法产生的潮气量则明显低于基础值(t=11.07,P=0.010)。自主呼吸恢复后拔管前,腹部提压法产生的潮气量为(432.61±67.70)mL,腹部按压法产生的潮气量为(399.28±51.42)mL。手术后经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50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腹部器官损伤。结论腹部提压法能够为呼吸抑制患者提供有效的肺通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