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上海戏剧学院,200040
出 处:《当代电影》2015年第3期100-104,共5页Contemporary Cinema
基 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编号:12YL0907);2011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期电影表演美学史述”(项目编号:2011BWY010)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出现了若隐若显的纪实美学运动思潮。由于表演纪实美学产生的各种复杂甚至无序的"动机"和"潜动机",使巴赞、克拉考尔的纪实美学与中国电影表演的关系出现了"遇合""掩体"和"误读"的若隐若现的内在美学"通道",也形成了中国电影的纪实表演文化气质,从演员选择、表演姿态、表演方法、长镜头表演、非职业演员等各个方面呈现了纪实表演美学格式。由于表演纪实美学的本体"缺陷"以及中国"缺陷",它也暴露出了自然主义倾向、非风格化、技术化和魅力化等表演弱势现象。中国特色的表演纪实美学运动思潮,是在中国现实政治和美学的需求以及中国电影美学传统的背景之下,对巴赞、克拉考尔纪实美学的接受与改写、补充和发展,而且它最终必然走向与意象美学的融合道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9.19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