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80年代中国电影表演的纪实美学及其史学分析  被引量:1

Documentary Aesthetics and Historic Analysis of Chinese Film Acting in 1980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厉震林[1] 金依萌 张艺凡[1] 

机构地区:[1]上海戏剧学院,200040

出  处:《当代电影》2015年第3期100-104,共5页Contemporary Cinema

基  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编号:12YL0907);2011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期电影表演美学史述”(项目编号:2011BWY010)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出现了若隐若显的纪实美学运动思潮。由于表演纪实美学产生的各种复杂甚至无序的"动机"和"潜动机",使巴赞、克拉考尔的纪实美学与中国电影表演的关系出现了"遇合""掩体"和"误读"的若隐若现的内在美学"通道",也形成了中国电影的纪实表演文化气质,从演员选择、表演姿态、表演方法、长镜头表演、非职业演员等各个方面呈现了纪实表演美学格式。由于表演纪实美学的本体"缺陷"以及中国"缺陷",它也暴露出了自然主义倾向、非风格化、技术化和魅力化等表演弱势现象。中国特色的表演纪实美学运动思潮,是在中国现实政治和美学的需求以及中国电影美学传统的背景之下,对巴赞、克拉考尔纪实美学的接受与改写、补充和发展,而且它最终必然走向与意象美学的融合道路。

关 键 词:20世纪80年代 中国电影 纪实美学 表演气质 表演 “缺陷” 

分 类 号:J912[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