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河西学院音乐学院
出 处:《北方音乐》2014年第12期77-77,81,共2页Journal of the Northern Music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河西走廊口头说唱文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3BZW157);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西民间小戏研究”(批号:[2011]8号)阶段性成果
摘 要:肃州老曲子在旧时称"念曲子",因甘肃酒泉古称"肃州"而得名。其形成的确切年代最晚可推至清康熙年间,至中华民国达到鼎盛时期。发展至"文革"时期遭禁唱,从此一蹶不振,至今仍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肃州老曲子自形成至清乾隆时期,一直保留着说唱曲艺的特征,并与河西民间小戏结伴而行。当发展至嘉庆年间,又与河西民间小戏融合渗透,显现出民间小戏的特征。至光绪年间,其小曲戏的特征已经十分明显,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肃州老曲子以曲唱形式散见于民间。文章通过对肃州老曲子传承发展脉络的梳理,试图说明其"说唱"、"演唱"、"曲唱"等特点的演变过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