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CRP、BNP及D-二聚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郑伟民[1] 周有华[1] 赵汉儒 李汉成[1] 黄国定[1] 刘南朝 

机构地区:[1]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海南571700

出  处:《社区医学杂志》2015年第5期6-8,共3页Journal Of Community Medicine

摘  要: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中hs-CRP、BNP、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为ACS的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患者496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120例、ACS组256例,ACS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15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组7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组30例;对照组12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入院后即刻采集静脉血,检测hs-CRP、BNP、D-二聚体,并在入院一周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三组的血清学指标,分析水平变化。两样本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CS组的外周血hs-CRP、BNP、D-二聚体水平[(2.69±0.59)mg/L、(56.6±3.9)pg/ml、(0.39±0.10)mg/L]均小于SAP组[(5.05±0.92)mg/L、(258.3±56.8)pg/ml、(1.12±0.22)mg/L]以及对照组[(8.23±1.02)mg/L、(356.5±78.3)pg/ml、(1.85±0.2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AP组、NSTEMI组、STEMI组间外周血hs-CRP、BNP、D-二聚体水平依次升高[(7.03±1.32)、(8.23±1.58)、(9.11±1.42)mg/L、(335.5±74.5)、(365.6±78.4)、(388.1±89.9)pg/ml、(1.61±0.33)、(1.95±0.39)、(2.35±0.4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患者中单支、双支及三支血管病变等三组外周血hs-CRP、BNP、D-二聚体水平依次升高[(6.10±1.15)、(8.00±1.22)、(9.60±1.30)mg/L、(232.00±70.20)、(356.40±82.60)、(452.10±90.20)pg/ml、(1.03±0.21)、(2.29±0.29)、(3.55±0.3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周血hs-CRP、BNP、D-二聚体的水平与ACS病情,特别是AMI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关 键 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HS-CRP BNP D-二聚体 

分 类 号:R541[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