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席晓丽[1]
机构地区:[1]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 处:《山花(下半月)》2015年第3期159-160,共2页MOUNTAIN FLOWERS
摘 要:应用文作为常用的汉语文章体裁之一,早在殷商时期就已产生,经历了自秦汉至明清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古代应用文的相对固定的文体观念、文体分类标准和文体规范。古代应用文章产生虽早,但“应用文”这一文体概念到了清代刘熙载的《艺概·文概》才明确提出。《艺概》提到:“辞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Ⅲ这里的“应用文”主要指的是公文,指出了公文的行文方向和实用性的特点。这里的“应用之文”与现代的应用文概念是不能对等的,它的外延要小得多。古代应用文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作为文体概念的“应用文”,与“文”“文章”“文学”的概念区分是比较模糊的。曹丕的《典论·论文》中提到的:“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就是将“奏议、书论、铭诔”与“诗赋”并称为“文章”。刘勰的《文心雕龙》提出“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二明道”,是以“文”的概念包罗诸种文体。直到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也是以文章的概念统摄应用文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