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琳[1] 黄强民[1] 彭金凤[1] 朱传芳[1] 薄成志
机构地区:[1]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上海200438
出 处:《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年第3期269-275,共7页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基 金:上海体育学院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上海市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重点实验室项目资助(11DZ2261100)
摘 要:肌筋膜疼痛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最早是由美国临床教授Janet Travell在1942年提出的,她发现大多数颈肩腰腿疼痛患者以及肌筋膜炎患者的骨骼肌上都可以找到痛性条索结节,触压时可以引发局部疼痛和远处牵涉痛,这种MTrPs可分为潜在MTrPs和活化MTrPs[1-2].一般状态下,骨骼肌上会存在一些因慢性损伤而引起的潜在MTrPs,这些MTrPs长期处于隐性状态,并不会引起疼痛或只有轻微局部疼痛.但是它们可以被某些致病因素活化转变成为活化MTrPs,例如:创伤、疲劳、抵抗力下降、反复感冒、某些营养物质缺乏等因素[3].这些MTrPs在骨骼肌上会出现异常的挛缩结节样的病理性肌纤维[4,5],而且活化MTrPs常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并可激发局部或远处牵涉痛,针刺和触压这些MTrPs时会引发肌肉局部抽搐反应[1,6].针刺可以治疗任何一块骨骼肌MTrPs引起的疼痛[7-10],而且目前在运动员伤痛和疼痛康复方面被广泛应用,尤其以干针疗法较为普遍[4,11-13].
关 键 词:肌筋膜疼痛 META分析 触发点 上斜方肌 治疗 疼痛患者 局部疼痛 自发性疼痛
分 类 号:R246.9[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