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姜守诚[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 处:《四川文物》2015年第2期58-65,共8页Sichuan Cultural Relic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汉晋道教与方术民俗--以出土资料为背景"(批准号:09CZJ005)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秦汉时期是"十二辰配禽"说形成及定型的重要历史时期。考究古代文献史料,可以发现"十二辰配禽"说与生肖命术论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太平经》将生肖动物与十二纪年地支相配属,藉此标定人的生年及时运,同时将汉代社会中盛行的干支、时气及星宿方位等原理糅合到一起进行综合考量,从而极大推动了汉代生肖宿命论的整合步伐,对后世数术学的发展起到积极影响。东汉以降,定型后的"十二辰配禽"说在民间传播过程中,方术化趋势从未停止,而是转换了方式和途径,通过宗教化改造后出现在玄门典籍中。"十二辰配禽"说流入道教以后,为了与神学体系相配合,不断调整和变通原有的学说框架和观念基础,进一步拓展了理论深度,同时强化了神秘色彩和可操作性,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分 类 号:K877.5[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B992[历史地理—历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