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
出 处:《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5年第2期153-155,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摘 要: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难题。目前,治疗乙肝的常用药物是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干扰素作为广谱抗病毒抑制剂,可以选择性杀灭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但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且实际疗效不够理想,许多患者不得不放弃治疗。而核苷类似物主要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等,可以抑制DNA多聚酶和逆转录酶的活性,发挥抗病毒作用,但是疗程不稳定,病毒耐药性变异的出现还会使原来的治疗方案失效[1]。因此,许多科研人员致力于探索辅助治疗HBV感染的新方式, DNA疫苗就是其中的一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