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陆架长江与黄河埋藏古河道判别研究  被引量:2

Identific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Yellow River Paleochannels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Shelf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宋召军[1,2] 高泺 顾畛逵[1,2] 杜家鹏[3] 余继峰[1,2] 周金[1,2] 王中波[4] 

机构地区:[1]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90 [2]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3]天津大港油田矿区工程服务公司,天津300280 [4]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

出  处:《海洋科学》2015年第1期126-130,共5页Marine 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6036;41472155;41472092;41206053);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DMSM201410)

摘  要:海底埋藏古河道研究,不仅对探讨陆架古环境演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解决陆架开发中的灾害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也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长江、黄河作为我国两条最大的河流,其地质背景、水文条件、地貌以及沉积特征等方面都具有很大差异。长江、黄河在末次冰期又都曾集中在苏北注入黄海盆地,对黄海古环境演变产生重要而复杂的影响。长江以多水、少沙、物质细、较稳定为主要特征,流域内岩石类型极为多样;黄河以少水、多沙、物质细、易摆动为主,流域内岩石类型较为单一,差异很大。这些差别为区分识别两条河流的沉积物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对长江、黄河埋藏古河道的断面特征、河型以及河道区沉积物等方面分析,进而对南黄海陆架长江、黄河埋藏古河道进行有效判识,对我国陆架古河道的深入研究和黄海环境的演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古河道 南黄海 黄河 长江 陆架 埋藏 古环境演变 判别 

分 类 号:P736.21[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