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伟华[1]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59-66,共8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1905-2010)"(项目编号:11CZW071);2014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21—1927年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文学转型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中国电影在繁荣中面临着巨大困境。文学家帮忙分析了其中的症结,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文学界和电影界以文学为参照进行了电影理论建设。自1926年起,开始出现大量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这种做法在此后形成风潮。文学成为该时期帮助中国电影摆脱困境并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并直接促进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第一个高潮的形成。
关 键 词:中国电影 文学 发展 1921—1927年 电影改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2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