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淮安市主城区防汛排涝工作的思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潘光杰[1] 钟长春[1] 严平[1] 陆旭[1] 

机构地区:[1]淮安市水利局,223005

出  处:《治淮》2015年第3期8-9,共2页

摘  要:一、区域概况 江苏省淮安市地处北亚热带与温暖带的过渡地带,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降雨量959mm,洪泽湖位于城区西南部,6条流域性河道绕城穿城,是典型的河网城市。2003年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完成后,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外洪因素显著降低,但内涝压力较为显著。目前,主城区防汛排涝调度涉及清河、清浦、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共有排涝河道41条(含流域4条),总长326km,排涝泵站26座,总装机117台套,总排涝流量193.8m3/s,主城区地下管网排水能力基本满足一般程度降雨下泄要求。随着城市“东扩南连”不断发展,新城区防汛排涝设施建设和工程管理相对滞后,部分老城区也存在着排涝标准低和管网老化等问题,这些都给主城区内涝防御和处置等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 键 词:防汛排涝 主城区 淮安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 平均降雨量 淮河入海水道 地下管网 工程管理 

分 类 号:TU992[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TU998.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