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脑梗死血管内低温治疗患者护理安全的监测与干预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倩倩[1] 刘芳[1]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北京市100053

出  处:《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年第4期39-41,共3页Nurs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摘  要:低温治疗可以防治或减轻重度脑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永久性损伤,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低温治疗目标值是32~35℃,即轻度低温,而中度低温和深度低温已被放弃,“亚低温”也不再被提及[1]。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技术是目前较新进展的低温技术,它可通过具有降温冷却作用的体外机及能插入机体下腔静脉的热交换导管直接降低患者核心温度至32~35℃,该技术不仅能快速诱导达到目标温度,还能维持温度的恒定和减少温度的波动。但是低温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安全性是所有医护人员的担忧与困惑,尤其在诱导低温期、维持低温期以及复温期3个阶段,护理上应给予动态的监测与护理干预策略,才能达到救治患者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2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护理监测与干预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 键 词:脑梗死患者 大面积脑梗死 低温治疗 护理安全 护理监测 护理干预 血管 核心温度 

分 类 号:R473.74[医药卫生—护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