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郑鑫[1,2] 唐雪梅[3] 

机构地区:[1]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学院 [2]福建省立医院儿科,福州350001 [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

出  处:《福建医药杂志》2015年第2期98-100,共3页Fujian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KD)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变化以探讨PCT对于川崎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8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同时选择3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间以及观察组内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前后患儿血清PCT、CRP、WBC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98例患儿在IVIG治疗后PCT均值(0.23±0.09)μg/L,较治疗前[(1.23±0.40)μ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87 0,P<0.05),且患儿IVIG治疗后体温均恢复正常,口唇皲裂,结膜充血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CPR及WBC治疗前后也分别由(68.12±19.36)g/L和(13.82±5.9)×109/L下降至(11.64±7.72)g/L和(8.21±3.71)×109/L,与PCT值变化相符;观察组治疗前PCT值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3 7,P<0.05)。98例川崎病患儿中合并冠状动脉病变65例,其PCT阳性率(43.07%)与冠脉正常者(39.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组PCT均值(1.421±0.791)与冠脉正常组(1.218±0.8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能够反映川崎病的免疫性炎症改变,但其数值高低与冠状动脉损害之间无必然联系。

关 键 词:降钙素原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分 类 号:R725.4[医药卫生—儿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