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出 处:《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4期12-22,共11页China Book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演变趋势;特征及对策研究"(12AZD041)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我国刚性社会矛盾趋势分析与化解对策研究"(14ZDA06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一、怨恨的学理思考 怨恨作为一种情绪,在东西方的古代文献典籍中均有描述。然而,对怨恨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则是到近现代才开始,并伴随着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以及人的现代性体验而发展起来的。“ressentiment”本来是个法语单词,最先将这个单词引入德语,并对其进行深入理论探讨的是尼采(Friedrieh Wilhelm Nietzsche)。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