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的社会结构性怨恨:概念、形态和特征  被引量:1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力[1] 朱志玲[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出  处:《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4期12-22,共11页China Book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演变趋势;特征及对策研究"(12AZD041)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我国刚性社会矛盾趋势分析与化解对策研究"(14ZDA06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一、怨恨的学理思考 怨恨作为一种情绪,在东西方的古代文献典籍中均有描述。然而,对怨恨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则是到近现代才开始,并伴随着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以及人的现代性体验而发展起来的。“ressentiment”本来是个法语单词,最先将这个单词引入德语,并对其进行深入理论探讨的是尼采(Friedrieh Wilhelm Nietzsche)。

关 键 词:怨恨 社会结构 转型期 概念 形态 现代性体验 现代化过程 文献典籍 

分 类 号:G236[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