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抗凝治疗在肝硬化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易娟 梅浙川[1] 

机构地区:[1]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重庆400010

出  处:《现代医药卫生》2015年第9期1332-1334,共3页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 Health

摘  要:肝硬化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纤溶亢进及脾功能亢进所致血小板减少,因此,过去肝硬化患者一直被认为处于低凝状态。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脏疾病可能与血栓性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有关[1]。门静脉血栓在肝硬化患者中很常见,发生率为10%~25%,在严重肝病患者中患病率将明显增加[2-3]。同时,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也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下肢DVT和肺栓塞(PE)[4-5]。研究指出,肝硬化患者凝血系统会出现“再平衡”甚至高凝状态,这种高凝状态将参与调节肝脏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进展[6-7],预防性抗凝治疗可能对预防DVT及肝功能失代偿有一定作用,打破凝血级联反应可减少肝脏纤维化的发生[8-9]。由于肝硬化基础疾病的特殊性,2009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发布的《肝脏血管疾病治疗指南》中指出,抗凝治疗仅适用于单纯门静脉血栓患者[10],针对肝硬化患者高出血风险,美国弗吉尼亚大学Intagliata 等[11]通过一项回顾性研究证实抗凝治疗与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率及病死率无关。但肝硬化患者凝血系统变化显著,适合抗凝治疗的患者、开始抗凝的时间点、抗凝药物的选择、药物剂量、用药时间及监测出凝血指标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关 键 词:肝硬化 抗凝药/治疗应用 血栓形成 肺栓塞 综述 

分 类 号:R473.71[医药卫生—护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