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齐计兵[1,2] 乔振国[2] 顾孝连[2,3] 马凌波[2] 沈昂绿
机构地区:[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 [3]上海科技馆,上海200127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第4期233-236,共4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2011M10);上海市科委项目(编号:12DZ1909303)
摘 要:围绕以轮虫、桡足类为饵料系列的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池塘育苗方式替代传统的以轮虫、卤虫无节幼体为饵料系列的工厂化育苗方式,以降低育苗成本这一主题,采用实验室研究与生产性试验相结合的形式,探讨了轮虫、桡足类作为不同发育阶段拟穴青蟹溞状幼体饵料的效果及其转换时机、适宜密度等与拟穴青蟹池塘育苗相关的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拟穴青蟹池塘育苗中,轮虫和桡足类可以成为拟穴青蟹溞状幼体至大眼幼体阶段良好的食物源,2种饵料的理想转换期为溞状幼体Ⅲ期(Z3)阶段;Z3-Z4阶段,3 ind/m L小规格桡足类密度组的幼体平均变态成活率优于其他规格桡足类密度组及卤虫对照组;Z4-M(大眼幼体)阶段,5 ind/m L大规格桡足类密度组的幼体平均变态成活率优于其他规格桡足类密度组及卤虫对照组;通过适当加大饵料密度的方式可以提高小规格桡足类对拟穴青蟹后期幼体(Z4-M)的变态成活率。因此,Z3投喂小规格桡足类,Z4及以后投喂大规格的桡足类,采取人工补充投喂的方式将投喂后的桡足类密度控制在5 000 ind/L左右,是拟穴青蟹池塘育苗获得成功的关键。池塘育苗生产性试验共收获大眼幼体20万ind,Z1-M的成活率为13.3%。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