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应用近况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路[1] 邱全[1] 贺启荣[1] 

机构地区:[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出  处:《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59-60,共2页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后循环缺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的缺血.后循环缺血常常以发作性眩晕为主症,伴或不伴耳鸣、恶心、呕吐、头痛、共济失调、肢体麻木、意识障碍等症状.以往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现已统称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1],在中医学中属“眩晕”、“中风先兆”等范畴.现把近年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概括如下.

关 键 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中医药治疗 综述 

分 类 号:R255.3[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