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护理部,401420 [2]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401420 [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00016
出 处:《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年第9期1316-1318,共3页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
基 金:重庆市卫计委科技计划项目(2013-2-250);重庆市綦江区科委科技计划项目(2012.218)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俯卧位机械通气(PPV)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诊治的68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PPV采取体位策略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4例,其中A组患者采取俯卧位2h→仰卧位3h,然后重复以上动作,每天4个循环,持续4d;B组患者采取俯卧位4h→仰卧位1h,然后重复以上动作,每天4个循环,持续4d。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和氧合指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变异率;以及呼吸动力学指标潮气量、气道阻力和胸肺顺应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A、B两组患者FEV1、FEV1%、FEV1/FVC、PaO2、PaCO2、pH值、氧合指数、潮气量和气道阻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B组患者FEV1、FEV1%、氧合指数和气道阻力的变化幅度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V对改善ARDS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促进作用,且PPV的实施方式对疗效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