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庄》中的童年心理创伤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小康[1] 

机构地区:[1]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北方文学(下)》2015年第2期43-44,共2页Northern Literature

摘  要:《在村庄》是伊丽莎白·毕肖普的一篇自传式的短篇小说,小说借用孩子的视角来叙述和书写其童年时由于母亲的缺失和疾病而遭受的痛苦记忆和心理创伤。毕肖普采用了移置、替代、模糊、投射等等一系列“弗洛伊德式“的策略来应对痛苦记忆和心理创伤,释放自己长期以来压抑着的,隐藏着的无意识,努力走出童年的阴影,摆脱创伤的困扰,最终实现对现实的掌控和自我的构建。

关 键 词:心理创伤 移置 替代 模糊 投射 《在村庄》 

分 类 号:B845.67[哲学宗教—心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