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郑炀[1]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出 处:《电影新作》2015年第3期10-15,共6页New Films
摘 要:从上世纪上半叶武士电影的出现开始,日本的武士电影不仅成为使观众在银幕上获得视觉快感的重要电影类型,同时也是日本向国际传达以"武士道"为代表的日本文化的重要途径。自1920年代发轫,经过1960年代黑泽明的创作使得武士电影大放异彩,直至当今日本电影界欲通过武士片复兴"邦画"。在这个过程中,承载武士电影中传达出的民族思想和情感内涵的即是"武士道"。其虽然在大体上一以贯之,但却为一些方面诸如"生死"和"忠义"的理念中不断注入或改写为新的含义。本文将通过两部新世纪后的武士电影《十三刺客》(2010,三池崇史)、《一命》(2011,三池崇史),与其原版《十三刺客》(1963,工藤荣一)、《切腹》(1962,小林正树)相比较,兼顾同时期其他武士电影及外国制作的"武士电影"进行文本分析和内涵读解,探求在半个多世纪中日本武士电影中的民族观念和个人价值观念发生的变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