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父亲缺失”现象的精神分析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铜虎[1] 

机构地区:[1]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浙江温州325011

出  处:《学术交流》2015年第6期203-208,共6页Academic Exchange

基  金:浙江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访问学者专业发展项目"鲁迅小说创作的精神分析解读"(FX2014180)

摘  要:鲁迅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唯独没有清晰的父亲形象。"父亲缺失"既是鲁迅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鲁迅小说的创作现象。如果以精神分析的视角去探究,我们会发现,鲁迅小说中常常以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叔侄关系来替代父子关系。因为关系的改变使得鲁迅能更真实、更彻底地表现出对于父亲的爱与恨,尤其是恨。然而对于父亲的恨是不被允许的,这种情感只能伴随着童年的记忆潜沉至意识深处,折磨着鲁迅。而小说创作让鲁迅被压抑的父亲情结能够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加以释放,从而修正了对于父亲的恨,化解了自身的精神危机。

关 键 词:鲁迅小说 父亲缺失 精神分析 

分 类 号:I210.9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