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惠芳[1]
出 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5期8-13,32,共7页Leading Journal of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摘 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在哲学思潮的批判、科学世界观的阐发上被解读的,而长期以来主题批判中蕴含着的"伏罗希洛夫式"批判问题则被荫蔽了。在第二章第一节"‘自在之物’或维·切尔诺夫对弗·恩格斯的驳斥"的简短文字中,列宁分别使用"跟屠格涅夫小说里的伏罗希洛夫一样"、"伏罗希洛夫式地卖弄聪明"、"他的伏罗希洛夫式的品质"、"同好多糊涂思想的伏罗希洛夫打一次交道"等术语来批判维·切尔诺夫。屠格涅夫小说《烟》中的人物伏罗希洛夫就被赋予了一种典型性的哲学"学术"品质,而在列宁看来,切尔诺夫就是"伏罗希洛夫式"学术形象的代言人,即"伏罗希洛夫们"中的一员。"偷换概念"、"无知"并不仅是切尔诺夫"跪着造反"的把戏和伎俩,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原因,因此有必要认清哲学上的"伏罗希洛夫"们在篡改、歪曲马克思主义上的表象和方法的真面目。
关 键 词:列宁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伏罗希洛夫
分 类 号:A223[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