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家形象构建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放鸣[1] 李雍[1] 

机构地区:[1]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221116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6期157-169,共13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构建研究”(12AZW003);2013年度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形象诗学视域下国家形象主体性构建研究”(CXZZ13_09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构建拥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通过社会生活史与民族心灵史这两种呈现方式表现出构建的特殊性,在中国当代文学实践中,体现为通过史诗叙事实现了这种构建。从主体构建的角度看,国家形象的主体性分为构建的主体性与价值的主体性,中国当代文学拥有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通过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忧国忧民的济世精神、不屈不挠的奋争精神等民族精神,促进了国家形象主体性的实现。从读者接受的视角看,国家形象的主体间性分为传播的主体间性(国外接受)与接受的主体间性(国内接受)两个方面,对于国家形象的接受困境可以通过继承与发扬中国当代文学优良传统予以解决,首先是采用"他国化"的输出策略,其次是对文艺"共同美"的追求,再次是坚持深入现实的创作理念。同时,要探索文艺活动协同创新机制并思考"国家形象批评"的问题,共同促进国家形象接受的实现。

关 键 词:中国当代文学 构建 国家形象 三个问题 

分 类 号:I206.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