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国强[1]
机构地区:[1]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471023
出 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49-57,共9页Journal of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我国刑事庭前会议的实证研究与理论阐释"(13YJC820014);河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
摘 要:"两高"司法解释对刑讯的界定未包括精神刑讯,与联合国《反酷刑公约》对酷刑的定义相比存在差异。刑讯的识别应重点把握两个方面:一是采用的手段或方法,二是对嫌疑人造成损害的程度。构成刑讯的手段要件有肉刑、变相肉刑及精神折磨。对嫌疑人造成损害的程度应注意把握以下方面:第一,由于构成刑讯的疼痛或痛苦需要达到"剧烈"程度,因而,行为手段应具有一定的严重性。第二,在判断行为手段造成疼痛或痛苦的程度时,应避免"一刀切"。第三,在运用经验法则和常识进行判断出现困难时,应当聘请专家介入并以医学、心理学标准进行评判。就结果而言,如果讯问手段对嫌疑人造成了身体或精神上的实质性伤害,则应倾向于认定刑讯。在刑讯与酷刑、不人道及有辱人格待遇关系上,基于获取供述的目的,我国意义上的刑讯除当然包括酷刑外,将不人道及有辱人格待遇纳入刑讯范围也是恰当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10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