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颜军[1]
机构地区:[1]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出 处:《理论探索》2015年第3期18-22,共5页Theoretical Explor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的幸福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1CKS004);负责人颜军
摘 要:在宗教的批判逻辑中,马克思实现了幸福主体从神到人的超越,幸福场域从彼岸世界到现实生活世界的超越,幸福实现手段从神的救赎到人的实践活动的超越。马克思幸福思想彰显了其作为一种积极的行动哲学的全部价值旨趣,即现实的人是获得幸福的实在主体,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是实现幸福的真实场域,人的实践活动是创造幸福的现实手段。马克思主张抛弃来自虚幻生活镜像中的满足,以理性的生命力量直面人的现实生活,以主体的积极实践创造幸福生活。
关 键 词:马克思 幸福思想 幸福主体 幸福场域 幸福实现手段
分 类 号:B17[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