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董玉庭[1,2]
机构地区:[1]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
出 处:《人民检察》2015年第3期13-18,共6页People's Procuratorial Semimonthly
摘 要:演在理性层面上,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疑罪从无原则均表示出足够的认同,但实务界必须时时面对法益侵害方面和案件事实决疑能力的压力。疑罪从无原则可以逻辑解析为两部分:一是准确判断疑罪,二是一旦判断疑罪,坚决从无。倡导疑罪从无原则仅仅是确立有冲突时打击犯罪不能对抗防止冤案,但绝不意味着刑事司法可以忽略打击犯罪。从疑罪从无的逻辑结构分析,判断疑罪坚决从无,其价值是防止冤案发生,但如果司法人员仅仅关注从无的理念,在是否为疑罪问题上判断错误,把犯罪事实清楚的案件认定为疑罪,将导致打击犯罪和保护法益失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贯彻疑罪从无原则重要的不仅是从无理念的扎根,而且是司法人员准确判断疑罪能力的获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