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卫佐[1]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84
出 处:《政治与法律》2015年第7期105-122,共18页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摘 要:作为一类法律行为的处分行为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法律行为学说区分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并对二者实行分离原则。一些国家的民法在处分行为的有效性问题上采无因性原则。处分行为概念在被中国学者继受的过程中发生了偏差和变异,演变成不科学、不妥当的"物权行为"提法,引发了无谓的争论和认识上的混乱。事实上,许多中国学者所说的"物权行为"在德国民法上是根本不存在的。不应在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分之外又加上"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的区分,因为所谓"物权行为",其实不过是物权法上的处分行为罢了。"物权行为"提法具有诸多弊端和不当之处。中国的民事立法和学说应更加重视处分行为,并在未来的民法典中给处分行为以一席之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