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卫平[1]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7期5-9,共5页Social Science Front
摘 要:“五四”新文化运动不只是记载了历史航船的旧船票,它在深刻影响百年来中国文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演绎出时代的新话语。直至今天,我们叩问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基本路径之时,仍然无法绕过它,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之“魂”,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之“根”,那么“五四”所代表的近代文化转型则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之“流”。而且这“流”是“魂”和“根”的汇合点:“五四”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探讨和回答中国(包括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起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获得现代生命力的开端。因此,如何认识“五四”新文化运动所代表的近代文化转型,是思考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基本路径的题中之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