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小洁[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875
出 处:《文艺生活(下旬刊)》2015年第6期112-112,共1页
摘 要: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时至今日,中国第五代导演已走过了三十年。经历了政治动乱浩劫的他们以一种叛逆的姿态进入影坛,仰仗先锋性和反叛性的特色在电影舞台上独树一帜。由于父权文化和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包括经过最疯狂的政治时代和八十年代的“先锋文学”和“反思文学”的文化背景,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视角,对中国父权的这种权威发出最猛烈的抨击,对中国传统的文化伦理秩序做出反思,带有深刻的民族性。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以张艺谋和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对父辈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而加之自己本身也无法摆脱父辈的影响,开始了向传统回归的旅途,不再是以一种犀利的手法和激进反叛的姿态进行深刻的批判,而是重塑父亲形象,试图寻找一个精神导师。整体来看,第五代导演对于父亲形象的嬗变经历了“弑父———从父———崇父”的过程。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五代导演三十年来的变与不变,从早期电影中符号式的父亲,再到现代型父亲的回归,最后是弑父和父亲缺席之后重塑完美理想型父亲作为精神导师的转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