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胃肠与新生儿外科,400014
出 处:《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5年第6期474-476,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摘 要:传统的肛管检查如肛门直肠测压、排泄造影、盆底肌电图与阴部神经刺激等多从功能方面提供辅助资料.磁共振(magnetic esonance,MR)可以提供肛管形态学影像,但价格昂贵,小儿行MR检查噪音大、时间长、镇静困难,作为常规应用有一定困难[1-2].肛管内超声(endoanal ultrasonography,EUS)不但能实时显示肛管形态图像,而且有效、无创、操作简单、耗时少、便宜.目前EUS在成人肛门周围感染、肛管直肠肿瘤、肛门失禁、顽固性便秘等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成人,EUS已经取代了肌电图对肛门内括约肌(internal anal sphincter,IAS)和肛门外括约肌(enternal anal sphincter,EAS)损伤的诊断,还有可能取代排便造影对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诊断[3-6].在国外,EUS的应用更是发展迅速,利用EUS了解大便失禁患儿括约肌破损情况已成为常规的诊治程序之一[7-10].然而肛门内超声在小儿应用方面相关报道国内较少,有关肛直肠畸形术后的更少,现将国内外的进展综述如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