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普罗宁对乙醇所致IMR-32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娟[1] 吉红亮 

机构地区:[1]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急诊科,郑州450002 [2]郑州郑荣医院普内科,郑州450053

出  处:《广东医学》2015年第12期1846-1850,共5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探讨乙醇所致IMR-32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以及硫普罗宁对其诱导的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置对照组(不加药)、乙醇小剂量(200 mmol/L)组、中剂量(400 mmol/L)组、大剂量(800 mmol/L)组,选取中剂量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CYP2E1特异性抑制剂二烯丙基硫醚(1、4、8 mmol/L),或不同浓度的硫普罗宁(0.02、0.2、2 mmol/L),分别处理细胞24 h。采用生化方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免疫荧光检测CYP2E1蛋白,Western blot检测总ERK1/2蛋白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结果经过低、中、高剂量乙醇处理后,LDH活力分别较对照组升高,SOD活力下降。与中剂量组比较,加入低、中、高剂量二丙烯基硫醚抑制剂,LDH活力降低,且SOD活力升高;合用低、中、高剂量硫普罗宁后,LDH活力分别降低,且SOD活力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经过低、中、高剂量的二丙烯基硫醚和硫普罗宁单独处理,细胞培养基LDH活力和SOD活力均没有变化(P>0.05)。低、中、高剂量乙醇处理组CYP2E1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升高,0.2 mmol/L硫普罗宁合用400 mmol/L乙醇降低CYP2E1的表达7%(P<0.01)。经过低、中、高剂量乙醇处理后,ROS生成量较对照组升高。与乙醇(400 mmol/L)组比较,加入低、中、高剂量二丙烯基硫醚抑制剂后,ROS含量下降;加入低、中、高剂量硫普罗宁,ROS含量下降。经过低、中、高剂量乙醇处理后,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强度较对照组升高。与乙醇(400 mmol/L)组比较,加入低、中、高剂量二丙烯基硫醚抑制剂后,线粒体膜电位荧光降低;加入低、中、高剂量硫普罗宁,线粒体膜电位荧光降低。低、中、高剂量乙醇处理组ERK蛋白总量不变,p-ERK蛋白表达下降。与乙醇(400 mmol/L)组比较,4 mmol/L二丙烯基硫醚增加pERK1/2蛋白量32%(P<0.01);0.2 mmol/L硫普罗宁增加p-ERK1/2蛋白量33%(P<0.01)。结

关 键 词:乙醇 神经细胞 细胞色素P4502E1 自由基 硫普罗宁 

分 类 号:R329.27[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