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变异时率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阮燕萍[1] 张磊[2] 范中杰[1] 

机构地区:[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100730 [2]北京军区总医院京西医院保健科

出  处:《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年第3期416-417,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摘  要:在过去20年中高血压的正确测量、预测和治疗是内科学、肾病学和心脏病学实践的焦点之一。一些研究表明诊室外血压存在明显优势,包括家庭血压监测和20世纪60年代Maurice Skolow博士首次介绍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1]。后者因其技术优势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是在诊断白大衣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偶发性高血压、自主神经失调、降压药物过度使用导致的低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方面,且24 h血压平均水平与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紧密相关。

关 键 词:血压变异 临床意义 白大衣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难治性高血压 心脏病学 心血管事件 靶器官损害 

分 类 号:R544.1[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