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本义[1]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 处:《人文杂志》2015年第7期1-8,共8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希腊政治哲学与中国先秦政治哲学的比较研究"(12C031)
摘 要:当代价值哲学研究在回应"普世价值"问题时需要从价值观念的历史经验、理论逻辑和实践意义的角度加以阐明。"普世价值"问题在本质上是通过观念形态表现出来的。观念形态的"普世价值"主要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在演变过程中不断翻新,被其论者赋予绝对性质,特别强调道义上的绝对至善性。"普世价值"观念的一般思想缺陷表现在:把特定历史场合与不断翻新的观念看作是永恒合理合法的,赋予相对性的观念以绝对性质,把主观愿望看作是普遍的实在的价值联系。马克思主义主要从三个方面批判"普世价值"观念,即"普世价值"观念具有主观虚幻性、逻辑抽象性和实践消极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