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贺仲明[1]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艺争鸣》2015年第6期168-173,共6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2&ZD168)阶段成果
摘 要:一、缘起:作家的文学阅读与创作 中国文学到底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是西方化还是本土化?自新文学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这方面的广泛讨论和巨大分歧。五四当时,就有胡适等人的“全盘西化”思想与“学衡派”的“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相对应,此后,即有“大众化运动”“民族形式问题”等思想和潮流相跟随,更有毛泽东“民族化和大众化’,倡导下中国文学面貌的大改变。在今天,思想的差异依然严重而显著地存在。如1990年代“新启蒙运动”的兴起,对“学衡派”的重估,以及对赵树理和“十七年文学”大相径庭的认识和评价,实质上都蕴含着对本土化与西方化的倾向性分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