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弱势群体信息表达的“心”途径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袁爱清[1] 

机构地区:[1]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出  处:《新闻爱好者》2015年第5期22-27,共6页Journalism Lover

基  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传播语境下弱势群体的信息表达及引导机制研究"(11CXW037);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网络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现状及心理疏导机制研究"(12SH15)

摘  要:微电影是一种"身体在场"的媒介形式,具有白描式、纪实性、互动性等特点,普通人皆可通过微电影进行草根秀,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利益诉求及情感表达。弱势群体是大时代背景下的脆弱群体,原本微弱的声音通过微电影可产生一种放大效应,从而激发受众的广泛互动和深层共鸣。通过探索微电影传播要素与弱势群体信息表达之间的内在逻辑,发现弱势群体借助微电影进行信息表达是基于以下三种理论解释:一是共享理论下个体感知与集体意识的消融;二是镜像呈现下的工具理性和社会认同的双路径;三是心理资源负载下的心理容忍和社会融入。这三种理论可以解释微电影让弱势群体的信息表达具有积极的意义,从而满足弱势群体的多重心理诉求,这种积极的传播效应会促进弱势群体向常态社会群体流动。

关 键 词:微电影 弱势群体 信息表达 

分 类 号:J905[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G206[文化科学—传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