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文学”时期的茅盾与普列汉诺夫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琼[1,2] 

机构地区:[1]安徽大学文学院 [2]南京大学

出  处:《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5年第7期66-70,共5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普列汉诺夫的文学理论为"左联"的成立创造了思想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30年代文学"时期(1928—1937)茅盾思想"变化"的潜在背景。寻找普列汉诺夫和茅盾在思想上的联系,有助于揭示这个期间茅盾一以贯之的"合于现实"的创作观,也可以促成一种反思,以发现茅盾思想"变化"的另一层涵义:茅盾的理论批评家身份的确立,以及根植于这一身份的社会使命感的显现。

关 键 词:“30年代文学” 普列汉诺夫 茅盾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