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谭桂林[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15年第4期13-20,共8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鲁迅与20世纪中国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ZD114
摘 要:叶赛宁、梭波里等俄罗斯诗人死于自杀这一非常态现象,促使信仰转换中的鲁迅对革命文学家的命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刻意突出和强调革命文学家"死"的前景与结局,使得鲁迅在"革命文学"论战中并不执着于革命文学内容、性质、对象等问题的讨论,而是密切关心革命作家投身革命是听从内心的召唤还是受到前景的诱惑。从"历史中间物"、"过客"、"诗人之死"这三个意象精神内质的相似性与联系性中可以断言,鲁迅后期信仰的转换与其说是一次飞跃,不如说是一种顺承和发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