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杜卫[1]
机构地区:[1]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15年第4期126-135,共10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审美功利主义思想与儒家心性文化传统关系研究"(项目号:12BZW01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国现代美学偏重审美和艺术的功能价值,重视美育,倡导人生艺术化,具有"国民性改造"的强烈本土问题意识。这种思想并不源自对欧洲美学的接受,而是来自对传统儒学特别是儒家心性之学的传承。宋明心学讲求价值优先,注重个人道德人格的养成,把去除私欲作为恢复良知的关键环节。这些思维方式和价值定位成为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和朱光潜等美学大家选择美学、重视美育、强调审美无利害性功能的传统思想资源。中国现代美学与传统儒家心性之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历史连续性,以"审美功利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现代美学可被称为"心性美学",而这种美学的创立反过来确立了"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学理基础,甚至意味着整个"中国美学"的确立。"心性美学"的价值定位、思维方法以及本土问题意识,对当今中国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中国现代美学 心性之学 中国美学研究 审美功利主义 美学传统 道德人格 传统儒学 西方美学 朱光潜 中国古代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1.18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