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判断指标系统在克氏针内固定术中的综合应用  被引量:2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健[1] 李洪鹏[1] 吴冰[1] 孙培峰[1] 徐朋[1] 陈君[1] 曲良[1] 冯承臣[1] 宋展昭[1] 

机构地区:[1]解放军401医院骨一科,山东青岛266071

出  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年第14期1322-1324,共3页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摘  要:[目的]探讨闭合或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骨折复位判断指标系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建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判断指标系统,包括Baumann角(B角)、肱骨小头前倾角、肱骨皮质前线、骨折端间隙;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或切开复位骨折,测量并纠正患侧Baumann角(B角)、肱骨小头前倾角、肱骨皮质前线、骨折端间隙,以达到骨折解剖复位,避免远折端内倾。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5例。其中男48例,女37例;年龄(3.5-12.5)岁,平均6.3岁,伸直尺偏型50例,伸直桡偏型32例,屈曲型3例。[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8.5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测患侧B角为(73.8±5.6)°,健侧为(72.8±5.9)°;提携角(C角)患侧平均(8.2±5.2)°,健侧平均(10.2±5.7)°。9例C角减少(5-10°),其中3例发生轻度肘内翻。无1例C角减少超过10°,无肘外翻畸形,未出现Volkmann挛缩及尺神经的医源性损伤。根据Flynn评价优良率为97.8%。[结论]应用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判断指标系统,可完全纠正骨折的各向移位及骨折远端的尺侧移位和内倾,结合克氏针内固定,可避免骨折畸形愈合,恢复良好的肘关节功能。

关 键 词:肱骨髁上骨折  畸形 骨折固定术 

分 类 号:R726.8[医药卫生—儿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