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香华[1,2,3] 牛生杰[2,3] 金德镇[4] 孙海燕[4]
机构地区:[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南京210044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210044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 [4]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长春130062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年第7期1011-1019,共9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科技部公益性气象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编号:GYHY201006031);中国气象局气象软科学项目(编号:2012-053);江苏省研究生创新项目(编号:CB10X_295Z);江苏省青蓝工程云雾降水与气溶胶团队资助
摘 要:效果评估是人工增雨试验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降水在时空分布上往往存在自然变异,使得精确估算自然降水量、评估人工增雨的效果变得比较困难.基于吉林省1997-2007年4~7月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宏观记录资料和降水量日值数据,运用现代统计模拟方法“bootstrap”分析自然降水变异,并设法控制其对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的影响.研究表明,自然降水变异的影响有三种控制方法:增加催化样本量、删除异常点和选取降水结构相似的对比单元.催化样本量越大,自然降水变异的影响和催化效果的检出下限越小.催化样本量为470时,若要检出20%~30%的增雨效果,置信度可达90%.在单次作业的效果检验中,删除强异常点和选取降水结构相似的对比单元,建立数据删失模型,能够有效地控制自然降水变异的影响,提高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的效率.结果显示,吉林省人工增雨相对效果的分布主要集中在0~30%,平均11.95%.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和降水量大小没有直接联系,而其波动幅度随着降水量增加而逐渐越小.
关 键 词:人工增雨效果 自然降水变异 BOOTSTRAP 数据删失模型 检出下限
分 类 号:P481[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4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