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迁中高等美术教育的光荣与梦想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郝爽[1] 

机构地区:[1]《艺术教育》编辑部

出  处:《艺术教育》2015年第8期12-17,共6页Art Education

摘  要:2015年6月,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走了,悼念她的人手持洁白的菊花,在北京八宝山大礼堂,送先生最后一程。廖静文曾被评价为“一个为徐悲鸿而生,为徐悲鸿而活的女人”。自1953年徐悲鸿逝世,半个多世纪以来,廖静文将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徐悲鸿的艺术和学术推广上。而也正因为有了徐悲鸿,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在经过了百年变革之后,在吸收西方绘画体系的同时,开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模式。

关 键 词:高等美术教育 时代变迁 梦想 中国特色 徐悲鸿 廖静文 绘画体系 教育模式 

分 类 号:J2-4[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