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意识消失与大脑不同区域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钱坤[1] 喻田[2] 刘兴奎[2] 

机构地区:[1]遵义医学院贵州省麻醉与器官保护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贵州遵义563000 [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遵义563000

出  处:《贵州医药》2015年第5期461-463,共3页Guizhou Medical Journal

摘  要:全身麻醉是由全身麻醉药可逆地改变行为和生理状态--意识消失、遗忘、镇痛以及肌肉松弛,同时伴随自主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体温调节系统的变化[1]。全身麻醉药物导致意识消失的过程需要大脑不同区域共同参与,研究显示全身麻醉药的重要靶点γ‐氨基丁酸A型(γ‐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GABAA)受体和N‐甲基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 ,NMDA)受体广泛分布于皮层、丘脑、脑干和纹状体[2];脑功能成像研究发现麻醉药导致的意识消失与深睡眠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3],毁损或失活睡眠‐觉醒相关核团,如蓝斑,桥脑脚被盖核和结节乳头状核,可增强全身麻醉的效能[4]。探寻全身麻醉意识消失机制需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即探讨全麻药物在特定神经环路的作用以及全身麻醉意识消失与睡眠‐觉醒环路的关系。

关 键 词:全身麻醉 意识消失 全麻机制 睡眠-觉醒环路 

分 类 号:R614.2[医药卫生—麻醉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