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荣林[1]
机构地区:[1]湖北警官学院,湖北武汉430034
出 处:《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80-83,共4页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
基 金: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会治安治理研究中心"项目"网络社会的言论治理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27)阶段性成果
摘 要:学界大多主张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应当受到更多的限制,理论依据主要有公共利益说、满足公众合理兴趣说、利益衡量分析说、舆论监督权说(知情权说)、自我牺牲说(同意说)。这些学说都无法为限制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提供周全的解释。从自然人人格平等、人的尊严平等、私权保护平等的角度出发,应当取消公众人物与非公众人物的区分,他们的隐私权应当受到法律同样的保护或限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