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姚三军[1]
机构地区:[1]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出 处:《当代音乐》2015年第15期50-52,55,共4页Modern Music
摘 要:音乐具有政治、教育、宗教等多重价值,诸多价值,如何区分?本文引用心理学"本我"的概念,提出音乐的本我价值和附属价值的概念;诸多价值,孰轻孰重?如何取向?音乐的价值取向决定音乐的发展的命运。音乐在东西方文化史上,由于其附属价值的异化,本我价值的遮蔽,"她"一直扮演着政治、教育、宗教的"婢女"的角色。笔者截取东西方音乐文化的摇篮——先秦与古希腊的音乐思想,欲通过比较二者的音乐价值取向探寻音乐担当"婢女"角色之表现与原因。音乐"婢女"之命运,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历史原因。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音乐作为精神消费品,可以借助于政治、宗教、或教育等他行他物,争取更好的发展;其二,由于音乐独有的本我价值(审美价值),让其延伸出诸多附属价值。没有独立就没有依存,音乐需要摆脱"婢女"的角色,实现自我价值的回归,凸显"自我"。笔者认为,在物质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21世纪,音乐实现从"婢女"到"自我"的蜕变、走向独立是历史的必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