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 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4期140-147,共8页Marxism & Reality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0JZD0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诺思和马克思的制度变迁思想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思想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思想;诺思将制度变迁的最终原因归结为信念,而马克思与之相反,将最终原因归结为生产力。在制度变迁的目标模式上,诺思持渐进演化的立场,马克思持激进革命的立场。在制度变迁的门阶条件上,诺思强调了权利的非人际关系化,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条件是制度变迁的首要和核心条件。在制度变迁的动力系统上,诺思构建了"信念→制度→组织→政策→绩效"的动力系统,认为信念体系是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构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动力系统,认为生产力是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在制度变迁的伦理评价上,诺思坚持了效率的伦理观,马克思坚持了权力的伦理观。
分 类 号:F091.3[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A81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F091.91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