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粮食增产将主要依靠什么?——基于粮食生产“十连增”的分析  被引量:4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田甜[1] 李隆玲 黄东[1] 武拉平[1]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  处:《中国农村经济》2015年第6期13-22,共10页Chinese Rural Econom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粮食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户粮食经营行为及其对粮食市场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7127326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城镇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编号:NCET-11-0487)的资助

摘  要:2004-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连增"。本文通过对粮食产量公式的分解得到粮食增产来源于作物单产、播种面积和种植结构调整三方面的因素,并进一步测算了以上三方面因素在"十连增"期间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结果表明,作物单产水平提高对中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最大。为此,本文进一步构建了粮食单产的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各种投入、政策、气候和农户行为对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支农力度、种子和机械作业是推动粮食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温度和降水量对小麦和玉米单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预期种粮收益对水稻和玉米单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见,未来中国粮食单产的提高将日益依赖于优良品种和机械投入,而这些必须有政府农业科研和推广以及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政策支持。

关 键 词:粮食 产量 贡献率 单产 影响因素 

分 类 号:F326.11[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