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左翼电影的几个特点及知识分子的审美特征——二读《火山情血》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袁庆丰[1] 

机构地区:[1]中国传媒大学民国电影研究所

出  处:《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80-84,共5页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 Communications

摘  要:1932年之前的旧市民电影,其所有暴力行为都属于伦理层面的善恶对决,而1932年出现的左翼电影打破了这种道德框架并将其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进入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孙瑜编导的《火山情血》可称之为新中国电影模式的胚胎。影片所表现的阶级性的四个层次及其暴力性的内涵,颠覆了当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并就此完成了从旧市民电影的个体暴力向集体、阶级暴力的过渡转换。影片后半部分的情色元素和对情感个体性的侧重,以及知识分子审美观、价值观的体现,又呈现出与后来新中国电影的本质区别。

关 键 词:《火山情血》 孙瑜 旧市民电影 左翼电影 新中国电影 

分 类 号:J905.2[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