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世花[1] 刘行超[1] 曾桂芬[1] 肖慧玲[1] 莫姗[1] 彭芬[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检验科,541002
出 处:《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年第15期2295-2296,共2页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
摘 要:弯曲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温血动物体内,其中以家禽、家畜、野禽的带菌量多,人主要通过食用被其污染的食物及其制品和水源患病[1]。弯曲菌病是一种引起以急性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肠道外感染,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黏膜淤斑等,出现败血症[2‐3]。弯曲菌病在出现发热之前,甚至在没有进行抗生素治疗的情况下,病情常可能出现缓解[4]。近年来,弯曲菌感染率在世界各地普遍呈上升趋势,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其中引起人类致病最多的是空肠弯曲菌和大肠弯曲菌,由大肠弯曲菌引起的人类血液感染的报道甚少,桂林地区未见报道。本科室于2014年9月从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发热的乙肝患者血液中分离培养出1株大肠弯曲菌,进行形态学和生化鉴定,并进行相关药敏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分 类 号:R378.2[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