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文敏[1,2]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 [2]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
出 处:《青海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109-119,共11页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格萨尔>与<伊利亚特>叙事比较研究"(11XWW00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时间与事件:荷马史诗与<格萨尔>叙事比较研究"(2013T60231);甘肃省教育厅第二批科研项目"<格萨尔>叙事与结构研究--兼与<荷马史诗>比较";西北民族大学校级中青年科研项目"<格萨尔>叙事学研究--兼与荷马史诗比较"(XBMU-2010-AD-12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从组材角度看,《格萨尔》呈内部首尾对接完整的各主要篇(部)的相对并立状态,并且其情节结构模式化、人物塑造模式化倾向鲜明,这些情节和人物的出现,都表现为空间性的并列与重复。而《伊利亚特》从一个时间切入点——最后倒数第50天开始叙事,从一个可以前后紧密链接的事件——阿基琉斯的愤怒开始叙事,围绕并重视时间的单元——日("天"),集中情节矛盾的展开与解决。因此,情节结构在形成过程中对材料的选择与组接,分别反映了《格萨尔》的抒情性及其空间性思维,以及《伊利亚特》的叙事性及其时间思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